第五届“这礼是成都”设计大赛
本届大赛我们有升级
成都文博圈众馆集结
本届大赛我们有探索
高校设计创意交流会
设计师沙龙
校馆企圆桌会
本届大赛我们有创新
跨省/成都文创空间展示
文创园区路演
本届大赛我们有更多机会:
新增更多奖项
落地机构加入
博物馆/设计机构见习
大赛背景
这礼是成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作为成都博物馆持续打造的文创赛事品牌,自2019年以来已举办四届,共吸引了全国175所高校、216家设计机构及文博爱好者参赛,累计征集作品6000余件。百余家官方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共计发布528条新闻报道,实现高品质文创产品落地50余件。通过大赛实现了产、学、研这三个方面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第五届“这礼是成都”进行全新提档升级,由成都市文广旅局主办,四川省非遗协会、四川省文化产业商会联合主办,成都博物馆联合金沙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永陵博物馆、杜甫草堂共同承办,成都金沙太阳神鸟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金手指造梦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策划运营。
连续四届以来,这礼是成都设计大赛积极引导并鼓励参赛者创新设计。本届继续将大赛作为成都文化相互交流与学习、发挥创意与才华的平台;积极引导大众感受美好生活、传承成都技艺。
大赛主题
“成都技艺,留住美好记忆”
成都,一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技艺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在这里,技艺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留住美好记忆的方式。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成都技艺给人们带来了一份稳定与安宁,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欢乐。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珍藏了从古至今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技艺和记忆。让我们从成都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金沙博物馆、永陵博物馆这一座座装载文化宝藏的独特容器里,去探寻关于成都的美好技艺……
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联合主办:四川省非遗协会、四川省文化产业商会、成都市博物馆协会、金沙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永陵博物馆、杜甫草堂
承办单位:成都博物馆
策划运营:金沙太阳神鸟、金手指造梦科技
品牌合作:大唐酒业、几何文化、龙渊科技
支持单位:天和银楼、锦玉昌隆、可芳四海
媒体支持:封面新闻、人民日报文创、四川日报、成都传媒
参赛对象
致力于文化创意设计和研发的企业、设计机构、院校、设计公司和设计师、发明人、专利持有者、工艺美术师、手工艺制作者、艺术从业者、院校师生等均可免费参赛,也可共同创作、联名参赛。
赛道设置
• 新文创赛道
1、【成都博物馆及xxx博物馆馆藏】
本赛道要求参赛者根据大赛官网发布的素材,以xxx为主要设计方向,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实物类)。要求产品突出成都文化特色,形态新颖、市场接受度高、易落地转化。结合大赛主题,征集创意设计产品、活动、场景等IP衍生项、丰富、延展文创衍生品类、为博物馆文创提供可持续性发展动能。
2、【像素陶俑ip】
本赛道要求参赛者根据大赛官网发布的素材,以像素陶俑ip为主要设计方向,进行数字文创设计(平面设计类),包括但不限于能够代表成博的IP形象、平面海报、插画、表情包、VI设计、壁纸等。
•活技艺赛道
从此赛道选出“创新、好用、可转化”的国潮文创产品 和设计方案 ,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方式融合,为从事非遗传承保护的企事业单位、组织及个人拥抱市场,实现传统技艺项目的活化开辟路径,以实际行动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成都城市软实力,彰显成都文创之都的创新实力。
作品体裁不限,包括但不限于街拍、诗朗诵、语言表达、歌曲、舞蹈、MV、小戏小品、广播微剧、纪实影像等短视频,或搞笑、或抒情、或剧情均可。
•创品牌赛道
根据大赛冠名或赞助方需求,参赛者须结合文物元素,以大赛主题为创作核心, 设计方案在风格上应体现产品功能特点、企业文化特色,使其符合产品受众的审美特点。设计方案在技术上要具备可操作性,并兼顾经济性,便于企业投入实际生产。
PS:所有参赛作品应运用大赛官方发布的素材,满足“成都技艺,留住美好记忆”的主题,契合成都记忆的整体形象,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赛赛程
征稿时间:即日起-2024年3月底
初审时间:2024年4月
终审及获奖作品公布时间:2024年5月
最终以成都博物馆官方网站通知为准
参赛详情
一、奖项设置
【新文创】
金奖1名 ¥10000元现金奖励+证书
银奖3名 ¥2000元现金奖励+证书
铜奖5名 ¥1000元现金奖励+证书
【活技艺】
金奖1名 ¥10000元现金奖励+证书
银奖3名 ¥2000元现金奖励+证书
铜奖5名 ¥1000元现金奖励+证书
【创品牌】
设立最具市场潜力奖、最佳风格奖、最佳视觉设计奖、
最佳创意奖、最佳工艺奖、最具文化价值奖单项奖。
不少于¥1万元现金奖励+品牌礼包
(根据品牌具体情况设定)
另外再评选出优秀设计师一名获得【博物馆】或【设计机构】实习/见习机会
其他奖项:
网络人气奖 3名 证书
优秀奖 30名 证书
优秀指导奖6名 证书
优秀组织奖6名 证书
产品转化 8名,包含落地打样、生产、销售。
落地产品将入驻成都博物馆馆内外文创空间及合作企业进行销售。
(以上奖项不可重复获奖)
二、提交作品
1.参赛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24年4月
2.报名方式:所有参赛者通过 cb.wcyj2020.com下载比赛用的设计素材、参赛承诺函等,作品提交可通过【成都博物馆】公众号“这礼是成都”板块进行线上提交,包括:设计图、渲染图、效果图等设计作品,并在提交页面认真填写相关内容。团队作品需添加参与设计人员名单,并明确1名对接人,一旦团队作品入围,将需要对接人配合进行后续领奖工作,包括:实名认证、源文件上传、版权转让协议签署等。
3.设计图纸要求:
① A3横版/竖版的设计排版图,作品形式统一为电子稿,格式为jpg文件,宽度及高度不低于450px,分辨率300dpi以上,作品大小不超过4M,每份作品请附500字以内的设计说明(包含:创意思路陈述、制作工艺的简要说明等,如有可能,可提交其预估成本和在工业化生产条件下的最低批次数量的成本预估) ;
② 参赛者自行保留作品矢量文件(CDR、 Al、PSD等格式),以便获奖后提交给组委会保存,如获奖设计师无法提供作品源文件,将取消获奖资格;
③ 所有参赛者/团队提交作品数量不限,团队参赛,参与人数最多不能超过3位;
④ 所有提交参赛用的设计图纸不得出现以下内容:参赛者所在单位、姓名(包括英文或拼音缩写)或与参赛者身份有关的任何图标、图形等;
⑤ 视频上传须为完整的作品,需提交设计说明与视频文件,视频文件格式和内容需符合智能终端、手机等媒体播放,设计说明需包括设计主题、作品说明,视频单个文件大小不超过40M,时间不超过3分钟。
重要提示:本次大赛采用线上评审,请按尺寸要求上传图片,不接受rar/zip/7z等压缩包文件上传。
评审相关
一、初审
由组委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初步评选,评选出 100 份入围作品。
二、网络人气奖选取标准
作品入围后,将在2024年进行网络投票。可通过【成都博物馆】官方网站下的板块进行网络投票。
三、终审
由专家评审的综合得分评出最终的获奖作品。
四、专家评审标准
文化感(20分)——充分体现成都博物馆馆藏魅力,设计源于馆藏,通过挖掘成都文化,传递城市性格;
设计感(20分)——构图饱满、色彩和谐、美术执行完整;
创意性(15分)——作品内容立意新颖,有独特的视角,脑洞大开的将成都博物馆的文化与产品应用相结 合,表达立意完整;
实用性(15分)——作品需具有可实施性,能被制造或使用,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
参赛须知
1、所有投稿的作品及相关资料不予退还,凡上传作品至本次大赛的作者,大赛主办方均视为同意本次大赛的全部规则,任何违反规则的作品,组委会有权取消参赛资格;
2、大赛统一采取网络报名,根据页面提示和相关说明完成报名和作品提交流程;
3、参赛者所提交的个人信息及证件信息需真实有效,如提供虚假个人信息或证件信息,将取消个人参赛资格或获奖资格,同时组委会向有关部门如实反映情况;
4、比赛期间所有参赛选手不可将参赛作品再次投稿其他同类型比赛,否则,视为作者放弃本次活动的评选资格;
5、参赛作品要求原创,如因抄袭和剽窃他人作品、窃取商业机密而发生知识产权或版权纠纷等均由参赛者自行承担责任,对此大赛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并索回相关奖项;
6、参赛作品内容和形式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不得违背社会道德,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作品内容和形式不得出现色情、暴力、反动、侵犯他人隐私及不宜公开传播的内容;
7、大赛组委会对本次大赛保留最终解释权和调整权。
注:本大赛参赛免费,不收取报名、参评、参展等费用。